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四周年纪实
蜿蜒碧绿的九曲溪水,穿行于赤黑斑驳的岩峰间,在这山光水色之中,一幅“碧水丹山”图喷薄而出。这里,是武夷山。在武夷和园南侧,坐落着一片总占地面积93.5亩、灰白相间、气势磅礴的建筑楼群———武夷山市立医院新院。正大门入口处,盘踞着一块巨大厚重的石碑,石碑上画着以传统中国结为原形,心与心相连,中心为十字医疗标识的院徽,院名为一行格外引人注目的字: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蓦然回首,我院作为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已近四载。四年中,一路的风雨同舟,至诚至信,已将省立人与分院人紧紧相融于武夷山水之中。
上篇 情系武夷
情深义厚,精诚协作
逝者如斯夫,时间的年轮在向前驶去的同时,也不断催人抚今忆昔。回顾两院协作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由于我院地处闽北山区,人才缺乏,医疗设备简陋,医疗技术水平滞后。1992年,省立医院以“协作医院”形式支持我院,定期、不定期派专家来院义诊,给予无条件支持会诊、免费安排进修人员等优惠政策,开创了福建省三级医院帮扶山区医院的先河。
2008年,我院遭遇建院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市卫生局彭群富局长(时任代院长)于4月带领院班子走访省级医院(当时有协和医院、附一医院、省立医院)寻求帮助,以林才经院长为首的省立领导班子以高度社会责任感高瞻远瞩,提出“以医疗技术帮扶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将武夷山市立医院纳入省立医院范畴的思路,从松散型的扶持,升华到紧密型的全面帮扶。2008年12月28日,“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正式挂牌成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了抓住机遇,配合好帮扶工程的实施,我院成立了以邱长胜院长为组长,配备副院长和医务科、护理部、院办公室、总务科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医务科科长专人具体负责帮扶工作对接联络,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院办主任具体负责下派专家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安排、协调下乡专家日常生活照顾等。同时,省立领导班子也特别选派王晋生主任担任常务理事驻点分院,负责两院间的联络、沟通、协调,为帮扶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篇 一路同行
帮扶无缝,提升品牌
协作三年多来,省立医院充分发挥其龙头医院的综合优势,在人、财、物、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给予分院全力扶持和无私援助。这种紧密型的协作扶持,快速提升了武夷分院的品牌。
(一)因地制宜,做好人员技术传、帮、带
1.“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作为帮扶的抓手,在充分了解分院人员配置状况和业务发展需求后,采取高年主治医师长期驻点和专家短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帮扶。2009年2月至今,省立连续派出8批次47位高年主治医师到分院长期驻点工作,对技术薄弱的专科(如:妇产科、儿科、内科、骨科等专科)进行针对性扶持,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共47位高年主治医师参加抢救237人次,参与手术782例,参加术前、死亡病例讨论700余次,开展各类讲座105场次;与此同时,不间断派出88批次共727人次专家到分院开展技术帮扶(2009年派出32批次268人次,2010年19批次115人次,2011年19批次166人次,2012年至今18批次178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共727位专家、教授参加抢救危重病人400余人次,参加各类手术780例,指导术前、死亡病例讨论330余次。
2.下派分院的专家悉心指导分院开展新技术75项:如开展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指疤痕整形术、畸形趾矫形术等,填补了我院整形外科工作的空白;腹腔镜下行宫外孕、卵巢囊肿剔除、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等妇科手术;开展肺大泡胸腔镜切除术;新开展人工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舌侧矫治技术、种植体支抗等效果明显;开展闭眼纤维后镜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手术,后鼻孔巨大息肉手术;开展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开展阴超检查等。
3.对于需要转上级医院救治的病人,省立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使病人能迅速转到省立医院接受救治,化解了分院的工作压力,方便了患者,提升了分院的声誉。
4.接收分院选送的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骨干12批次77人次到省立短期轮训,28名卫技人员到省立免费进修培训,通过进修培训,这些管理干部、骨干回院后,学以致用,参照省立规范的管理模式,结合分院工作实际,针对不足,在管理上予以规范,取得了明显实效。
在省立医院专家的悉心传、帮、带下,分院各项工作安全有序,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各专业组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对疑难重症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信赖,原先需要转上级医院的部分病人留下来了,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县市的一些病人前来寻医问诊。
(二)财力、物力、基础设施无缝帮扶
协作初期,省立即把分院列为其下属科室,纳入管理范畴。根据分院实际需求,特别捐赠西门子X光机、美国熊牌呼吸机、透析器复用机、电动病床、“120”救护车、保健专用车等分院急需的医疗仪器设备,价值300余万元。同时,省立积极帮助分院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3000万元用于新院建设。为分院多方争取的干部病房设备购置补助款500万元及急救中心资金175万元目前已划拨到位。2009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专门划拨一栋14单元楼房给分院,供省立专家指导工作和疗养使用,省立医院划拨163.8万元用于专家公寓楼装修,目前已装修好并投入使用。2012年初,省立医院拨款18万元作为分院职工奖励专款。
(三)理念引导,管理效能提高
林才经院长的管理思想和他倡导的“公益是医院的本质线,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服务是医院的保障线,安全是医院的生存线,价格是医院的发展线”理念,为分院管理层统一了思想、厘清了思路、明确了管理方向。分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参照省立医院管理模式,按照三级医院管理标准,规划人、财、物管理。
如今,“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已成为一个象征着专业医疗技术的、让社会和人民群众信赖和满意的、综合实力雄厚的闽北地区医疗品牌,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市民们不出“山门”就可享受到省级医疗专家的服务,周边地区群众也纷纷慕名而来。2011年,邱长胜院长在近千所县级医院参评的“金域杯”中国最具惠民精神的基层医院院长评选中,入围全国前30强。
下篇 心怀感恩
不辞辛劳,感动常在
武夷分院的点滴进步,无不凝聚着省立医院领导和专家们的汗水和心血,下派的专家不辞辛劳,任劳任怨,视帮扶工作为己任,为武夷分院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完美地诠释了“勤于学习、精于医术、诚于医德、乐于服务、善于沟通、甘于奉献”的省立精神。
为了提升分院科研教学水平,2010年3月,省立医院派遣饶惠英博士到分院挂职担任科技副院长,一年多来,已完成调研工作,现正从新项目、新技术着手,逐步完成、完善我院科研教学体系;影像科杜瑞宾主任十分重视新院影像科的设置和设备配置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到分院新院工地实地考察、指导,并请相关设备工程人员对新院影像科设计方案做了建设性修正和长远期发展规划;在神经内科脑电图室的指导下,分院的脑电图检查又重新在内一科开展;胸外科林隆辉主任多次在危急情况下,顶住巨大压力组织抢救,将患者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专家们的感人事迹说不完、道不尽。殊不知,在一个个感人事迹的背后,倾注了分院常务理事王晋生主任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三年来,作为省立医院派往分院的使者,他从始至终、不厌其烦地根据分院需求,奔波于福州———武夷山两地,尽心尽力地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认真组织好每一批下派专家,事无巨细地做好下派专家的后勤保障工作,即使在身患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也依然坚守岗位,解决了专家到分院下乡工作的后顾之忧。王主任无私奉献、服务山区的精神感动了分院,感动了省立,更感动了闽北众多百姓,2011年6月,他当选为南平市“第三届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这也是闽北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医务工作者。
后记
2012年7月26日,本批以基本外科张爱龙医生为首的下派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为期半年的下乡医疗工作。很快,又会有新的一批下乡队来到武夷分院,继续进行对分院的帮扶工作。
盈盈一水,九折分明,山水无情,人有情。自1992年起,省立人与分院人便结下了兄弟之情,2008年12月28日,更是值得镌刻于心的一天。精于医,诚于德,仁者心,和相融,分院人心怀感恩,始终铭记省立人一路同行所付出的努力,在分院成立四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省立人,愿这段友谊欣欣向荣,万古长青。(武夷分院院办 廖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