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省立医讯】达芬奇机器人化身“指尖工匠”——福建省立医院儿外科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段切除术

发布时间:2021-11-01 18:12  点击数:

近日,我院儿外科徐迪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全省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现患儿恢复良好,即将康复出院。

据了解,随着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此。但由于机器人手术受到儿童胸腔体积较小等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对术者的操作技艺和多学科诊疗能力要求极高。目前国内仅两家医院成功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运用到小儿肺段切除,标志我院的该项技术已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宝宝有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小小年纪长了瘤

手术?开胸?后遗症?

别担心,

现在有达芬奇机器人微创解决!

2岁的患儿小鱼(化名)患有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在我院儿外科随访一年多,最近他反复发热、咳嗽、喘息症状加重。接诊的林珊主治医师告诉小鱼父母,正是先天性肺气道畸形引起反复的肺部感染,最终破坏正常的肺组织及周围的血管、神经,亦有癌变的风险,需要接受手术切除。

终于下定决心接受手术,却因为小鱼反复感冒,2次入院却不得不暂缓手术,又延迟了3、4个月。患儿经历多次疾病侵袭,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受力下降,必须寻求更加微创的手术方法,争取最大可能的保留健康肺组织,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当小鱼再次入院时,徐迪主任决定利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为小鱼进行肺段切除。

徐迪主任介绍,小鱼的CPAM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下叶背段,按以往的手术方式,通常会扩大切除范围将他病变所在的左肺下叶完全切除,从而完整清除病灶,但由于切除的肺组织较多,对患儿术后肺功能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解剖性肺段切除技术难度较大,而儿童由于肺囊性病膨胀性及不规则生长,周围健康肺组织受压变形,如何精准进行肺段切除对于医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得益于我院MDT团队的综合诊疗优势,徐迪主任团队联合胸外科潘小杰主任医师、重症医学三科龚书榕主任医师、李俊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五科朱慧主任医师、麻醉一科吴桂熙主治医师、放射科王双玉主治医师等专业团队,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对围术期各项环节做充分准备。

术前,在3D重建及荧光染色等多项高科技的基础上,建立病变肺段支气管、血管三维结构图像,从而精确掌握病变肺段的形态特点、毗邻结构和血管变异。

术前通过胸部CT+CTA三维成像,联合数字化三维重建平台,精确制定手术方案。

使用吲哚箐绿(ICG)对目标肺段进行荧光反染色,精确界定目标肺段切除边界,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通过对患儿进行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规划,达芬奇机器人化身最精巧的“工匠”,为小鱼将左肺下叶组织重要的每一根气管以及血管分离裸化,精准切除S6肺段,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正常的肺组织。肺段切除后,通过早期心肺功能的监测和高级生命支持,让患儿快速代偿与调节,实现“微创+精准手术+快速康复医护一体化”。

 

福建省立医院儿外科

2020年10月,我院儿外科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至今已完成达芬奇手术88台,其中患儿最小年龄仅30天。目前,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技术治疗疾病范围涵盖胸壁畸形(漏斗胸、鸡胸、叉状肋等)、先天性肺部疾病(囊性腺瘤样畸形、隔离肺、肺囊肿、气管囊肿、肺大疱等)、胸腔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胸膜肺母细胞瘤等)、膈肌疾病(后外侧膈疝、胸骨后疝、膈膨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