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肠造口不好定位、固定,
穿刺后加压止血不方便、不透气……
这些护理中的常见难题,
随着这些护理“神器“的发明迎刃而解
近日,福建省第六届“驼人杯”护理发明创新大赛在福州举行。全省各级医院选送的70个项目同台比拼,经过多轮评审、现场答辩,11个项目脱颖而出。其中,我院胃肠外科王珑护士长的《一种术前肠造口定位器》获二等奖,心血管内三科缪星主管护师的《一种桡动脉穿刺口止血装置》获三等奖。
小编带你走进
两个获奖项目背后的故事
了解创新如何融入护理工作细节
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让病人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项目一
一种术前肠造口定位器
“一种术前肠造口定位器”(以下简称定位器),是由王珑首创专用于造口定位的实用工具,根据最新国际造口指南推荐的三角定位法,独立设计使用的一项创新专利。该定位器着眼临床难点,不仅可精准定位,极大改善传统方法中患者体位改变导致的定位点调整不便,还易学易用,为患者带去“福音”。
▲定位器示意图
亮点一
小胶贴,大用处
三块形状不同的定位胶贴可快速确认三角定位顶点的体表位置,同时将不宜定位区域遮盖;半径大小设为5cm(同腹直肌宽度);黏贴牢固且舒适性好,体积小便于收纳,患者易接受。
亮点二
点睛之柱
固定柱可精确定位肚脐中心、髂棘骨突处、耻骨联合点;又可固定和收纳绳子,且可灵活调节长度,适合不同体型的病人。
亮点三
绳绳相助
牵拉牵引绳可形成三角形区域;交叉定位绳可高效找到术前造口预设位置。
项目二
一种桡动脉穿刺口止血装置
“一种桡动脉穿刺口止血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是缪星根据临床实际创新的一种止血装置。该装置立足临床实际,直击临床“痛点”,既使临床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又极大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止血装置示意图
亮点一
压力调节“便利”不“随意”
目前使用的止血加压器具,多数需要手动调节其腕带口径,而患者手腕粗细不同,却使用相同的加压器具,缺乏“个性化”,无法准确掌握压力,在压力调整时间上有随意性。
缪星通过在腕带上加入气囊和计时器模块,使装置“智能”起来。不仅压力调节可视且便利,发声的计时器也让时间调节更精确。
亮点二
舒适透气,轻松止血
通过在固定带上增加吸汗棉、倒流棉及凸起,使患者皮肤产生的汗液能够被快速吸收。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接触面皮肤也能时刻保持干爽,有效减少细菌滋生,为患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与此同时,新增的止血贴片有效提高了穿刺口的止血效率,促进创口愈合。
“驼人杯”护理创新发明大赛由福建省护理学会主办,已连续举办六届,旨在促进护理人才脱颖而出和护理学科发展,鼓励更多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科研与创新。近年来,我院护理人员在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的同时,着眼于护理创新,为临床护理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