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学科建设】激发生命律动,匠心铸就卓越——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专科团队关键技术跃居国内领先

发布时间:2020-08-06 16:04  点击数:


“修心”厚积薄发

——硬核领跑全国心律失常专科

作为福建地区心血管病学科发源地,早在1979年,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就在我院成立,1982年即组建了心电生理研究室,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心脏无创电生理研究单位之一。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里,心律失常专业学科始终领跑福建省,并在全国领先。特别是2014年起,在传统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冷冻球囊导管房颤消融,近5年来,交出了全球首例、国内首例、福建省5项首例的卓越成绩,展示了团队扎实的技术实力。团队还积极致力于技术普及,推动全国冷冻球囊导管房颤消融术的同质化推广。

 

学科带头人陈林教授现为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培训中心福建省立医院中心主任、培训导师、福建省房颤中心联盟主席,参与撰写2020年《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带领心律失常专业团队除了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射频消融,心动过缓起搏器、心衰再同步化起搏器、预防猝死体内自动除颤器植入术等传统手术,积极开展新技术,生理性希氏束、左束支起搏、长程心电监测仪、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术、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等。一周3天手术日,最多的时候一天手术量近30台,年均完成手术量约2000例,是福建省心律失常专科手术总量和年均手术量最多、病种最齐全、技术最全面的医疗中心。

 

 

“匠心”攻坚克难

——全国首例“房颤冷冻消融+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一站式手术

任何医学领域的创新都异常艰辛,需要扎扎实实的勤学苦钻,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创新必然伴随着风险,但看到新技术帮助数以千计的患者摆脱疾病折磨,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心律失常专业团队精益求精不懈的动力。

 

78岁的老郑(化名),因反复发作心悸、黑矇、晕厥就诊我院,经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停搏。“忽快忽慢的心律失常临床称之为快慢综合征,一方面,心动过速时会心慌、胸闷,甚至胸痛、气喘,心跳慢时又容易晕倒,甚至有猝死危险。药物控制房颤会增加心脏停搏风险,只能通过手术治疗。”陈林教授介绍,本来,正常手术需要分两次进行,先植入传统心脏起搏器预防心脏停搏,后再通过导管消融治疗房颤。但由于老人家年龄较大,二次手术无疑会加剧心理压力和心脏停搏风险。看着反复发作的病情让老郑既焦虑又痛苦,在深入病情评估后,陈林教授决定为其创新制定一站式手术方案:房颤冷冻导管消融+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既减少需多次治疗的痛苦,又降低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更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手术历时2小时,老郑术后休息12小时即下床活动,两天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未再发作房颤,起搏器工作正常,该一站式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陈林教授团队行“房颤冷冻导管消融+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悉心”综合管理

——精准守护每一位房颤术后患者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冷冻球囊导管房颤消融中心,6年来团队已完成1800余例,手术量位居国内第二。但陈林教授深知,对于房颤治疗而言,完成手术只是第一步,保证术后根治率才是关键,术后随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自房颤冷冻消融开展以来,团队将管理体系导入术后随访,为房颤冷冻消融的患者建立个人数据库,涵盖其基本资料与病情诊断情况、术中参数、术后随访等多方面资料。通过定期房颤门诊、电话和微信群沟通、监测普通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等方式,建立患者抗凝管理、节律管理及卒中预防等综合随访系统,随访率达91%以上,阵发性房颤根治率近9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院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冷冻消融省立数据和经验,将助力我国房颤治疗的发展,为更多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仁心”无私分享

——首批国家级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学员覆盖亚太地区

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高达1000万,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房颤患病率将持续升高。除了提高自身学科建设外,团队更致力于推广普及冷冻消融新技术,让更多医生掌握此项技术,造福广大房颤患者。

作为全国首批房颤冷冻消融全球培训基地,建立创新型介入开发培训平台,开展专项手术技术培训,通过经验分享和实战演示的方式举办了9期培训班,学员来自马来西亚、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外30余家医院。团队还多次赴省外大医疗中心进行手术带教和交流,先后协助广东、湖南、江西、安徽、广西、云南、上海、四川、浙江等地20多家医院开展冷冻球囊消融术。团队积极发挥区域辐射作用,长期协助省级、县市级医院开展各项技术,推行规范化和同质化医疗服务,提升区域心血管疾病救治的专业化进程。 


学科介绍

我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与起搏)专科,是国内心律失常诊治领域领先学科。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福建省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专培基地、福建省房颤联盟挂靠单位,中国房颤中心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心源性脑卒中防治基地。现有专科医生9名,高级职称人员7名,博、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

卓越发展历程

1976年,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1980年12月安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2002植入体内自动复律除颤器起搏器ICD、2007年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自动复律除颤器起搏器CRT-D,均为福建省首例;

1982年,医院心电生理研究室组建成立,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心脏无创电生理研究单位之一;

1986年,福建省首家开展有创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1993年,福建省首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2007年,首批国家级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福建省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

2014年5月,完成国内首批、福建省首例房颤冷冻导管消融,迄今为止完成1800余例,位居国内第二位;

2015年,首批房颤冷冻消融全球培训基地;

2016年,开展经皮心内外膜联合射频消融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福建省首例;

2017年5月,福建省首例长程心电监测仪植入术;

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首批心血管病学专培基地;

2018年10月,第一批中国房颤中心培训示范基地;

2018年,第一批国家心源性脑卒中防治基地;

2019年1月,为3岁患儿行左束支起搏器植入术,是目前全球年龄最小行该项技术的患者;

2019年5月,福建省首例房颤冷冻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

2019年,福建省房颤联盟成立,我院成为房颤联盟主席单位,省内各级医院88家加入房颤联盟;

2020年4月,福建省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2020年6月,全国首例房颤冷冻消融联合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