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前线日记】与花甲老人“智斗”、教歌唱家如何呼吸......这群战疫天使干得漂亮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4  点击数:

防疫战打响以来,前线的一切消息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医疗队员们倾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她们在忙碌间隙写记录下所见所思,透过文字仿佛看到了战役天使们最美的身影。

 期待听到你领唱最美的华章


郑艳主管护师:

在金银潭医院里,我遇到一位合唱团领唱熊大哥。入院时,他气喘气促明显,坐卧难安,使用高流量给氧,氧浓度最高需要70%,经过治疗后血氧饱和度能够维持在93%以上,而我的护理工作重点是指导他做呼吸功能锻炼,为后续出院做准备。

评估时,熊大哥眉飞色舞的说起唱歌讲究运气,如何运用气息让高音洪亮,低音深沉,在真假声之间的转换。而新冠病毒肺炎侵袭的是肺,熊大哥也顾虑影响日后的工作。通过精细的护理评估,我们治疗组特意为他制定呼吸功能锻炼。因为他比一般病人更加懂得运用气息,以鼻吸气,尽量深、慢、匀、细,缩唇呼气,做到深吸、慢呼,熊大哥很配合,有空就会练习。其实这些专业的护理行为在抗疫一线的病房中随处时刻可见。专业的语言,专业的行为,诠释着南丁格尔最美的英姿。

 

降温了,Z12病房内一片暖洋洋

石岚 主管护师:

2020年2月28日,武汉降温了,外头阴雨绵绵,但是协和肿瘤中心Z12病房内一片暖洋洋。

早晨接班后,责任护士叶清妹就一一查看组内病重患者,为他们整理床单位、擦拭周围环境、消毒病房。患者张阿姨生活不能自理,叶清妹贴心的把橘子一片片的喂给阿姨吃!

“阿姨橘子会不会太酸?”

阿姨说:“不酸,很甜,甜到我的心底!”

阿姨也很体贴,一吃完马上就要求带上口罩。这就是护患之间的相互体谅吧,特别的温暖!

病房内还有几位患者是昨天从方舱医院转过来的,由于家属也都处于隔离期,没有人能为他们送生活用品,护士们了解后,立刻为他们备好所需物品,并且贴心的送上“告病人书”,更好的指导患者适应Z12病区的生活。

 

患者的安好,才是晴天!

黄嫣 主管护师:

“医生,63床呼吸53次/分,心率143次/分,神志淡漠,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就是命令,那一刻,我脑海里瞬间窜入气管导管、牙垫、寸带、胶布、注射器、呼吸机、吸痰管……那一刻,身边穿着各色厚厚的防护服的大白、蓝精灵、小黄人秒变超人,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抢救物品和设备,立即到位。突然发现,没有正压头套怎么办?立即改用透明的薄膜塑料隔离飞沫;物品有条不紊的快速递送;无需言语,无缝隙的和谐配合,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心电监护上患者的心率、呼吸逐渐平稳,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下!

事后有人问我,气管插管可是高风险操作啊,你不怕吗?每每此刻,我都会自豪的说:“说不怕那是假的,可是那一刻是使命,更是担当,生命重于泰山,那一刻,我考虑不到自己,就想怎么把他(她)救回来。”患者的安好,才是晴天!

每一次坐上大巴去医院上班的时候,望着车窗外空无一人的大街,我多想自己有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用我所有的能量与病毒殊死争锋,让病毒无所遁形,再也不敢造次,还人类原本的美好与祥和。

 

与花甲老人的“斗智斗勇”

蓝钰菱护师:

老叶,是一位沉默寡言,走路颤颤巍巍的花甲老人,和他沟通并不像普通患者那样顺利。早在三十年前他就有脑外伤史,2018年也因脑积水做了硬膜下手术。他入院的第一天,恰巧轮到我值夜班。完成夜间的治疗后我例行巡视病房。开始只是见他安静的坐在走廊上若有所思的样子,我一遍遍的催促他早点休息,他也只是对我点点头。“24床需要复测睡前血糖”对讲机那头传来龚主任的医嘱,我刚想出去执行医嘱,只见他背着脸盆和背包踉踉跄跄的往楼梯口走去,我急忙追上去……一番好言好语的劝慰后,他乖乖的跟着我回到房间,帮他盖好被子,我继续巡视。

两个病房刚巡完的功夫,一个熟悉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走廊的末端,“爷爷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和我们说,我们会尽全力帮助您的”,我赶忙迎上去,依然是沉默的点点头回到房间。就这样,来来回回“斗争”好几个回合。“这真玄,看来我必须守在他的病房门口,一步也不能离开了”。主意已定,我搬了张小方凳,做起了“保安”。每半小时到他床前看看是否睡着,我注意到,他也会悄悄看我是否离开。我们俩就这样“斗智斗勇”整个夜晚。昨天老叶出院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他颤抖着拉着我的手表示感谢,嘱咐我一定要注意身体。疫情面前,有很多艰难、悲伤、恐惧……但也常有感动、新生和力量!


“白衣天使”——一个动听的名字,

他们身着雪一样的衣裳,

怀着雪一样柔软的心,

胜过云朵的轻淡;

他们想化作风,使劲全身力气,

让天空恢复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