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
妇产科医师分会
“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
在南京颁奖。
来自全国的21名妇产科医生,
获得了这项殊荣。
这21双捧过证书的双手,
曾无数次将危重孕产妇,
从鬼门关拽回,
也曾领着无数个新生命,
来到这个世界。
在他们当中,有一名71岁的福建医生——福建省立医院、省立金山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杨茵。年过古稀的她,如今仍然奋战在妇产科的最前线。
主任医师、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危重产妇“救星”……40多年的行医时光里,杨茵身上有着不少称谓和头衔,但她最爱听的,始终都是患者那一声“杨医生”。
“这年龄还被患者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8月1日12点就要出发去南京领奖,当天上午,杨茵还是给自己排了一台剖宫产手术。
尽管已经71岁了,但每周,杨茵至少还是要做八九台手术。遇到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手术台上更是少不了她。
“到了我这年龄,还被患者需要,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杨茵笑着说。
杨茵当妇产科医生已经40多年了。在她的带领之下,福建省立医院妇产科发展到福建省内综合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妇产科。在高危妊娠产妇占住院产妇50%以上的情况下,新生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然降至发达国家水平。福建省立医院还成为福州第一家获批产前诊断机构的三甲综合性医院。
2015年,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投用那一年,杨茵已经67岁了。她看到省立金山医院妇产科一个个稚嫩的脸庞,她还是义无反顾承担起了组建妇产科的重任。
“刚开始是很辛苦的。年轻医生经验不足,要手把手教他们。”杨茵说,那时,每天自己要做八九台手术,还要培训医生、统筹多学科配合等等,忙着脚不沾地。
如今,省立金山医院妇产科也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不仅成为大部分周边孕产妇的首选,甚至有些家住城区的孕产妇,都特意来这里生孩子。看着这个年轻的团队一步步成长起来,杨茵打心底的高兴。
“做医生的,没办法见死不救”
除了够拼,在不少患者和同行眼里,杨茵是一个特别“敢”的医生。有些医院都不敢收的高危孕产妇,独她敢收。这么多年都没变。
2017年2月,29岁的江女士发现胎盘位置异常2个月,检查后是凶险的前置胎盘。虽然才29岁,但江女士已经剖宫产两次、流产4次,在妇产科,这就是“前科累累的高危病人”,弄不好就可能死在手术台上,辗转了多家医院,都没医院敢收。
最终,孕妇来到了省立金山医院。看着姑娘无助的样子,杨茵将她收入院治疗。
“这算是我做的最惊心动魄的手术之一,胎盘侵犯膀胱也是我见过最严重的。”那次手术整整进行了7小时,平安剖宫产出一个男孩后,她们又紧急为江女士切除子宫、部分膀胱,术中出血达到了2万毫升!但所幸最终,都度过了难关。
这样的危重孕产妇,杨茵收治过许多个。从医至今,她完成了数千例难产患者的处理及产科疑难重症诊断和治疗。
“我不觉得自己医术比别人厉害很多,也怕惹上麻烦。只是我做医生的,没办法见死不救。”杨茵说,也感谢自己的团队和医院平台。没有综合性医院的综合抢救能力托底,单凭她一人,也无法救回这些高危孕产妇。
患者将恩情取进宝宝名字里
正是杨茵这种敢为患者拼尽全力的做法,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而她也换来了最好的回馈:患者的信任和感恩。
2006年,一名高龄产妇因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而找到杨茵。此次妊娠因病情严重、加之曾有两次胎死宫内的病史,多家医院均婉言谢绝收治。虽然母子平安的几率很小,但杨茵仍然勇敢地收治了她,并得到了母子平安的圆满结果。离院时,父母给孩子取名张杨昊,名字里把杨茵的姓氏加了进去,希望他永远记住,没有杨主任就没有他的生命。
2011年春节,一位胸廓、骨盆严重畸形的残疾孕妇临产,杨茵放弃在厦门难得的休假机会,立即赶回医院为产妇施行剖宫产手术,直至母女平安出院。四个月后,夫妻俩坐着轮椅,抱着女儿到医院给杨茵送来全家福照片。
2016年3月8日,薛女士二胎,胎盘早剥大出血,被送到医院时候已经危急万分,胎儿随时会窒息。杨茵等人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救下了母子俩。之后每年的3月8日,成了薛女士一家的感恩节,她都会带着宝宝回到医院,带着鲜花或者蛋糕,去感恩这群救命恩人。
而在这些年里,杨茵也把这些与病人相互信任的心得,一点点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们:说话轻声细语、用肢体语言安抚产妇、耐心地把病情解释清楚……
杨茵还有个特殊的爱好,常常来到产房,喂患者吃饭,给她们鼓劲。“我是主任,比较有威信,我喂的,她们都吃得多,吃饱了才有力气生孩子!”
杨茵说,妇产科与其他科室有点不同,面对的笑声和哭声一样多。而妇产科医护人员肩负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