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省立医讯】骨二科徐杰主任完成省内首例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微创寰枢椎部位手术

发布时间:2018-07-30 08:53  点击数:

连接人体头和脖子的寰枢关节

脱位了!怎么办?

医生带上“透视眼”

仅3公分切口的微创手术

完美矫形

......

近日,我院骨二科徐杰主任利用全息混合现实技术,借助MR眼镜,顺利完成一例高难度寰枢关节脱位矫形手术。据悉,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骨科寰枢椎部位微创手术,在省内尚属首次。

寰枢椎手术是脊柱外科领域公认的高位颈椎高难度、高风险手术,术中置钉难度大。传统进行该类手术时,主刀医生根据X片、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先在自己大脑中形成图像,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效果依赖于主刀医生对解剖结构和变异的熟知程度,以及对紧急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如一场“闭卷”考试的难题。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建立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医生通过MR眼镜,可以360度翻转观看骨骼内部的神经组织、外部的周围血管等,使得手术从“闭卷”变成了“开卷”。

患者老陈(化名)79岁,患有先天寰枢椎发育不良,曾经受过外伤,导致枢椎齿突骨折,逐渐发展成寰椎脱位,压迫脊髓,出现四肢无力、行走困难的症状。手术时,徐杰主任戴上MR眼镜,“直视”重叠在真实病灶上的3D成像立体模型,随着手术的进行,模型被实时缩放、旋转、移动,手术区域一览无余,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2017年,骨二科已成功运用全息混合现实技术治疗脊柱侧弯

常规的开放式手术需要通过较长(一般为8-225px)的纵切口,完全暴露出寰椎与枢椎,且枢椎因肌肉附着,手术时需要予以剥离,相当于断开颅骨与颈椎的肌肉连结,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观察到脊椎、椎动脉与神经的关系,纵切口也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得益于MR技术,此次微创手术采用了皮纹横切口,长仅75px,术中没有明显出血,也无需放置引流管。患者术后两天即出院,行走能力明显好转。

 

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

福建省立医院骨二科是福建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挂靠单位,省内最早开展寰枢椎手术,经口切除齿突的颅底寰枢椎矫形手术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骨二科团队致力于颅底畸形与寰枢椎疾病,脊柱畸形与脊柱微创神经外科,周围神经修复与功能重建,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建立省内首家脊柱脊髓及周围神经手术电生理监护中心,目前已安全监护高难度脊柱神经手术1810台。

点此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