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人物专访】陈林:以心治心 “玩”的就是心跳

发布时间:2018-05-14 17:30  点击数:

陈林,福建省立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专业30余年,带领的医疗团队在心房颤动、心脏起搏等方面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8年4月当选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耳濡目染的医者初心

见过痛苦,才知众生疾苦

 

对于一般人而言,医院这个场所多少有些忌讳,而陈林主任却笑称“自己算是在医院里混大的”。父亲是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医生,母亲则是一名医院管理者,医学世家的背景让他很早就与医结缘、与患接触,也正因如此,陈林主任从小就对病人的疾苦感同身受。

 

“从小我就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人,更亲眼目睹重病缠身的痛苦,急诊抢救的严峻。所以我很清楚作为医生成功救治一个病人是多么高兴的事。”带着治愈患者的使命,陈林主任踏上了行医的道路。

 

从医30余年,陈林主任始终不改初心,全心全意救治病人,有时候哪怕病人家属都已经放弃,他也不舍得放弃一条宝贵的生命。曾经有一位来自三明的19岁病人,她父亲在听说手术费用高昂、风险极大后悄然离开,独留女儿一人在病房。尝试了所有保守疗法后,病人始终心动过速,在生死线边缘徘徊,陈林主任不忍心一名少女在花季的年龄就此陨落,认真与她进行术前谈话,积极进行相关手术准备,幸运地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

 

 

探索路上的医者恒心

积跬步行千里,“专精深”创一流

 

如果说治愈病人是陈林行医的初心,那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探索钻研则是医者的恒心。

 

谈及自己的专业时,陈林主任直言不讳的说,“我们就是一群‘玩心跳’的人,将不正常的心跳‘拨乱反正’。心律失常包括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但即使非致命性的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全国至少有800万患有房颤的人群,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几十年来的医疗实践,陈林主任明白当医生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勤学苦钻,扎扎实实地多做临床治疗,一点点地积累经验,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医疗水平,救治更多的人。由于心脏介入手术的特殊性,“吃射线”在所难免,陈林主任却长期泡在心导管室里钻研探索,始终坚持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在手术台前。手术结束沉重的铅衣脱下后,汗水早已浸透手术服,但是每当研究出新的技术路径,成功救治疑难病患时,再累也不觉疲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总有回报。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心律失常专业团队在心房颤动、心脏起搏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手术量已达千例以上,一直稳居全国第二位;与福建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共同成立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开放心导管室供全国同行观摩手术。在心脏起搏领域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近3年先后举办多次腋静脉穿刺与双螺旋电极植入全国培训班,为全国40余家医院电生理医师开展了“手把手”手术带教……

 


言传身教的医者仁心

德艺双馨,爱惜后辈

 

如何考量一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这是困惑很多人的命题。廖学文医师师从二军大长海医院李莉教授,毕业后想回福建继续从事起搏电生理方向的工作,导师认真思考后推荐她跟随陈林主任继续学习,说陈林主任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德’在于其人品深得老一辈起搏电生理专家们的认可,‘艺’则体现在其领军下的福建省起搏电生理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正是这样的评价让她下定了决心。

 

查房、门诊、手术,年复一年。陈林主任对待患者总是一视同仁,现身说法讲病情、交代术前注意事项、病人心理疏导,凡事亲力亲为,用他沉稳的话语抚慰患者内心的焦虑,“陈林主任让每一个患者都如沐春风、温暖亲切。”对待下属他倾囊相授,注重青年医生培养,敦促其追踪学术前沿,将老前辈带给自己的信念和责任代代传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医务人员。

 

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什么是精湛的医疗技术?什么是良好的医德医风?采访结束后,平凡而又伟大的医者形象在小编心中渐渐丰满了起来……

▲陈林主任给省外医生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