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芳主任、陈晓春副主任向医护人员了解改革准备情况。宁宇 摄
本报讯 福建省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于7月1日启动。当日,省级公立医院、福州市属公立医院、在榕部队医院和企业医院同步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同时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新农合报销政策。当日上午,副省长李红带领省医改办、省物价局、省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省立医院进行调研。省卫生计生委朱淑芳主任、陈晓春副主任、林圣魁副主任以及我院领导朱鹏立、李红、陈锋、陈愉生等陪同调研。
李红副省长一行先后察看了省立医院门诊大厅、基本外科住院病房、内分泌门诊诊室等科室,详细了解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以及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新农合报销政策的宣传方式、渠道,并与前来就诊的门诊患者、病房住院病人及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对医院及医务人员做出的大量前期准备、宣传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省属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对于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逐利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认真组织实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和财政补偿“三合一”政策,持续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做好人员培训、信息系统调整、费用结转、监测评估、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政策执行到位,努力实现财政保障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有所减轻、医院收入不降低的目标。
监管机制跟上 改革才能持续
随着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的第一关———价格调整平稳实施,我省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随之而来的关卡,将是如何抓好公立医院的控费工作,尽快建立起长效的医院内部控费和运行机制。
实行药品零差率只解决医院与药品的利益关系,并没有解决医生与药品的利益关联问题。要使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必须让医疗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和医保体制联动起来。
首先,要求政府从源头上把药品价格降下来,特别是进口药械。建立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药品招标机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将药品流通环节理顺。
其次,加强医保监管及对医院整个运行的监督,特别是对抗生素、辅助用药、营养性用药等药品及高值耗材、大检查的监管。对医院医保费用实行总额控制,促使医院把工作重心转到成本管理上,把节省的资金都给医院,让改革红利成为其收入。
第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生诊疗和检查行为。通过“三个严禁”(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院长收入与医院经济收入直接挂钩;严禁医务人员奖金、工资等收入与药品、耗材和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割断医生与药品、耗材、大检查收入的利益联系。只有监管机制跟上了,改革才能持续。(据《福建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