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林才经院长在2014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15-03-23 00:00  点击数:

 

同志们:

根据会议议程,现在我代表院领导班子总结2014年工作情况,部署2015年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取得新成效。

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省委、省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转入第三阶段,部署落实院党委班子及领导干部“四风”整改工作。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重点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在闽考察工作时等一系列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委副书记魏世超当选为第一届委直属机关党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教授被聘为公安部特邀监督员。

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围绕省级文明单位工作目标、任务,举全院之力落实各项创建措施。举办道德讲堂系列活动,每月调查、公布各病区出院患者满意度,收集、归纳、分析患者意见建议,督促相关科室抓好整改。党支部、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组织常年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党支部开展“七一”专题党日活动,团委组织开展“学雷锋月”、“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示范月”。全年累计参加志愿服务2550次,服务时数近1.6万小时,献血总人数越过400人次,为患重病规培生爱心捐款达24万多元。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创建考评。

(二)围绕重点,加大力度,医院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

完成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第二手术室、重症医学四科、麻醉二科以及一站式多功能手术间、地下停车场的建设,标志着省心血管病综合大楼全面建成。完成急救中心院前部分的升级改造,院前急救部、输液厅、观察室以及急诊药房、放射、检验、超声、收费等部门喜迁新址,急救中心总建筑面积增至1.2万平方米,实现了人车分道,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一体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成7号楼的整体改造翻新,肾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顺利搬回7号楼。院本部建设基本完成,全院总建筑面积增至16.1万平方米,医院环境焕然一新。

南北院区、武夷分院建设取得新进展。南院(金山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医护人员配套宿舍项目已获批复,目前整体进入开张前的各项准备阶段,院长办公会议根据进度及时充实了南院建设团队力量,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动、落实南院基建、人力资源配置、设备家具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建章立制等各项准备工作。北院(省老年医院)改扩建项目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新病房大楼主体顺利封顶,建筑面积达4.38万平方米,现已转入装修、安装工程阶段。武夷分院加强新院区建设,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做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数据测试,全年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0%、18.15%。

设备及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完成全年医疗器械、设备的采购、配送、维保工作,加强设备质控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并公布全院耗材领用及收费情况。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正式成立并挂靠我院。试点投入住院自助系统应用,建成国家B级标准网络中心机房,推行电子住院通知单和临床输血申请电子化,完成CA认证电子签名和PACS系统整体升级,实现电子病历网上质控。先后有省内外30多家医院专题来我院交流参观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进展。

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重大政策。近年来,我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落实好便民惠民措施、临床路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预约诊疗、院科两级综合目标管理、优质护理服务、医保总额控制、医疗控费等各项医改重点任务。加强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积极开展延长门诊慢性病处方量及择日住院的便民服务,整合学科资源组建风湿及骨关节病诊疗中心,开展多学科学术讲座和联合大查房。

继续与武夷山市立医院、长汀县医院、寿宁县医院等受援医院提供技术扶持、人员培训和资金扶持。与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分别组织专家团赴漳州、霞浦等地调研、义诊,接收两院医务人员进修、培训100多人次,开创了公立医院扶持社会资本办医的先河。继续做好援疆工作,开展“走进昌吉,智力援疆”医院管理与医疗技术新进展学术交流及巡回医疗活动。全年先后组织开展“优质抗凝门诊”、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周、6·26医师节、妇女节、学雷锋日等重大公益节日义诊活动20多场次,服务群众6000多人次。

持续推进临床路径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坚持每周通报,推行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可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进行调整,新增心血管介入、神经血管介入及骨关节植入治疗等13个病种,目前全院共有24个专业实施82个病种。继续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整治成效,上述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控制要求。

(四)抓住关键,加大力度,医、教、研等取得新成果。

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编印医疗质量情况通报简报,定期召开医疗质量情况通报会,研究部署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对重点质控工作形成检查、总结、通报、反馈的良性机制。修订完善《住院病历质量评价表》,更新手术操作编码库。开展输血病历专项检查、危急值病程监控、核心制度登记本检查、早交班情况督查、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等专项检查,找准专项突破,促进环节医疗质量提升。完成护理持续质量改进项目209项,品管圈71项,完成《临床护理实践标准》的修订。

做好急救、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以及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培训。制定疾病应急救助管理实施办法,细化救助范围、程序及费用申请方式。2014年,省急救中心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完成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59次,参加福州市110联动办组织联动防恐大演练。院前急救部处理电话总量31.45万话次,派出救护车3.8万余车次,年急诊量25.24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2.14万人次。

做好保健、院感、输血等工作,加强输血、体检、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加强省保健服务中心建设,承担来闽中央领导和大型会议保健任务87次,全年完成干部体检1550多名。以ISO15189为标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质控体系,特需服务中心主办全省健康管理学术会议,病理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通过验收,院感方面荣获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防保科接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年度审核、美国CDC对结核实验室的审查均获好评。

加强质控中心、培训基地(中心)建设。根据国家质控中心管理办法,强化挂靠我院的7个国家级诊疗培训基地(中心)以及9个省级质控中心的监督管理。做好我院重症医学、专科护理、急诊医学、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中医全科医学等5个国家级和心血管内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省病案质控中心召开大会,举办病案质控信息化建设学习班。护理质控中心完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护理的验收和汇报工作。

继续加大科研、继教工作力度。制定出台《福建省立医院优秀人才培养规划(2014—2016)》,实施福建省立医院学术重点项目、后备人选项目和优秀青年医师培养项目,开展青年科研论坛,有效调动全院科研的积极性。积极组稿《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并建立杂志网站,全年出刊4期。全院中标国家级科研课题47项、省科技重点计划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8项,发表SCI文章45篇,获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奖质量与数量在全省医院行列居领先地位。顺利通过第一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审核。全院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32项、省级近百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招考、录取考生161人,组织规培结业考150人,总合格率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做好职称改革,全年审核高级职称实践技能考试110人、中初级资格考试429人,推荐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定134人,申报高校教学高级职称19人、推荐参加青年高层次人才选拔11人。修订全院岗位聘任条件,增加工作量、夜班数等考核指标,累计聘任卫生技术高级职称38人。考核提任中层干部19名、护士长48名,按照考核程序对66位任职试用期满的干部进行考核

抓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组织临床教师参加教学培训,22名教师通过福建医大英语授课临床师资培训,30名教师参加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组织研究生招生面试85人次、开题报告90余人次、毕业论文答辩80余人次。先后接收福建医大、中医药、省卫职院等大学临床、口腔、影像、药学等各专业实习、见习生362人。完成福建医大理论课教学1899个学时、实验课教学1353个学时、学生见习948次。省立临床医学院获福建医大技能竞赛第二名,2014届省立临床医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92.11%。

(五)抓好民生福利,服务全院工作。

行政后勤服务临床一线。继续抓好行政职能科室建设,加强财务、审计、经营管理,巩固“平安医院”“无烟医院”创建成果,加强效能建设,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规定,院办、党办、人事、财务、审计、医保、总务、设备、保卫等行政后勤科室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生产、安全防火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推行生育保险刷卡,与福州市医保中心签订总额控制协议,省市、异地、新农合等医保住院5.62万人次,较好完成48例小儿先心救治人均费用管理指标等。

努力提高职工福利待遇。认真做好日常的工资管理工作,做好工资基金的核增、核减、审批及职工工资的发放。参加福建省在职干部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缴纳互助金27.19万元。做好老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坚持“五必访”制度,春节期间开展“迎新春进百家”活动,为130多位退休职工发放医疗补助,安排680多位退休职工健康体检,组织参加首届省直机关老体协金(钻)婚庆贺活动,老干工作得到全院777位离退休干部职工的认可。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