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急诊电话一响,医生马上冒雨出发。
福建省急救中心,地处繁华之处。很多人每天路过,很多人在这里得到救治,很多人不愿将自己与之相联系,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的故事。
今年5月,省急救中心的急诊室完成了“搬家”扩容。设置更加合理和完善的抢救室和急诊门诊方便了患者。在这些硬件改善的背后,那一群始终坚守在急救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所付出的是更多的辛劳。
第一次走进急救中心二楼的休息室,下班的护士们跟我聊的第一个话题就是电视剧里的急诊医生,“我们会特意去看看这些片子,看看与我们真实的工作有什么差别,你们外行的可以去看一下,但不一定就真的是那样哦”。
的确,现实中的急诊医生、急救室的护士有着他们日复一日的平凡与琐碎,不是每一个飞奔而来的电视剧急救镜头都会在这里出现。沉稳的思考、熟练地操作、淡定的口语是你在这群医务工作者身边最深切的感受。
急救中心,急的是出诊的速度,急的是处置的手段,急的是开启绿色通道的速度。急患者所急,在这里医生护士们上大夜班、小夜班是常态;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春节遇上补休那是运气。
“我干的是急救,可是家人出现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的肯定不会是我。”一位护士打趣地说。的确,在这里工作的医务人员将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患者,甚至有些超负荷,很多人身体曾经出现过不适的症状:耳鸣、突发耳聋、面瘫、胃痛……
下班聊天的时候,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会向我抱怨工作的紧张和压力,也会诉说日常生活被碎片化的苦恼。但是只要是在病房里,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在全力以赴,没空与我有半点眼神交流。
“我们最大的需要是大家的理解,患者家属的一句‘谢谢’真的很受用,有时会让全部的疲劳一扫而空。”不止一位急诊医务人员有过这样的诉说,“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大家最不愿看到的事情,相信坚持在这个岗位上的人都在尽着全力。”
福建日报记者王毅 图/文
一位车祸伤员被送入医院,由于伤势很重,护工(左一)正用伤者的手机试图联系他的家人,护士(右一)为他紧急处理外伤后正联系手术室。
夜班,护士们要备药,上挂瓶,查看病人情况,写护理记录。在备药室,一位护士下意识地扶了一下腰。
车祸伤员被紧急送入医院,为伤者争分夺秒,是急诊医护人员每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写照。
医生会诊,患者家属透过围帘张望。
一位酒后昏倒被送来的患者,在还未清醒的情况下扯掉输液针,并挥着拳头说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