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省急救中心改造工程竣工 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一体化国内领先

发布时间:2014-11-25 00:00  点击数:

 

 

本报讯  去年8月以来,福建省急救中心对包括急诊门诊、抢救室、观察室及输液厅在内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今年9月底,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改造后的急诊科,建筑面积增加近3000平方米,省急救中心整体建筑面积增至1.2万平方米。经过升级改造,省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到院内救治一体化更加完善,各种服务设施更加健全,急诊诊治流程更加流畅。

目前,急救中心拥有各型救护车12辆,新建了专用停车位,救护车由扩建后的省立医院东大门进出,直达抢救室大门口,而就诊患者自省立医院南大门进入急诊科,实现人车分道。改造后的院前急救部拥有独立的医护人员办公及休息区域,与救护车距离仅10多米,保障了快速反应快速出诊的需要。

中心还投入大量资金升级改造“120”急救调度系统,改造后的新系统具有多种先进系统,包括急救事件受理系统、急救过程质控系统、监测预警管理系统、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救治管理系统、应急医疗资源系统、领导决策指挥系统、指挥调度维护系统等。新系统提高了急救事件的处理速度,同时更方便救护车的管理,增加120全面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支持远程管理和维护,加强系统自检测及告警功能,使省会福州院前120急救调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改造后的抢救室和急诊门诊由原来二楼搬到了一楼,更接地气,更方便病人抢救和看病。抢救室位于急诊科的正中,右侧急诊内科、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妇科各诊室一字排开,急诊药房和急诊挂号收费处分别位于抢救室大门两边,所有科室围绕着抢救室做最短半径设置。每个急诊诊室更加宽敞。新抢救室床位由原来的9张增加到18张,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每张抢救床旁都安装有医疗吊塔,可360度摆动,便于抢救操作,可独立供电、供气,避免抢救床边满是各种线路接线板。每张病床旁配备的抢救设备最高达百万元。抢救室还设有专门的复苏区。并划分A-E五个站位,所有的站位都是经过优化设计的,让抢救更加顺畅有效。

新急诊科还设有预检分诊处,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五级分诊系统,并与软件公司合作,自主开发分诊软件,对就诊的患者进行快速的分诊,检视危重患者,即刻送人抢救室抢救,避免漏诊误诊,同时分诊各个专科急诊,缩短患者急诊时间,避免患者盲目就医的情况。

急诊输液厅经改造后,面积由原来的500平方米增加到800平方米,新输液厅明确划分了成人输液区、儿童输液区、卧输病房、隔离输液病房及输液等待区、急诊注射室等,可以同时容纳近300人输液,环境整洁、优雅,给患者创造了温馨、舒适的输液条件。输液厅还设有先进的静脉输液配置中心,装备PDA患者电子识别系统,杜绝输液过程中的医疗差错发生。输液厅通过桥廊与急门诊、院前急救部、抢救室及急诊影像中心连接,缩短了患者就诊半径。

急诊科三楼改造成为拥有39张床位的急诊观察病房,拥有全新的病床及办公设施。急诊观察病房的建立,将大大缓解急诊抢救室拥堵状况,进一步完善急诊院内诊疗的流程,为患者提供进一步观察诊疗,并最终分流至专科病房或出院。

改造后的急诊医学影像中心位于新急诊科二楼,介于急诊抢救室和急诊观察室之间,与输液厅毗邻,由专用的电梯连接楼层之间,实现了各个单元之间就诊检查距离最小化,缩短了患者就诊与检查之间的半径,实现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改造后的新急诊科,进一步完善了院前院内一体化,优化了整体的救治流程,医疗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提高了急诊科的接待能力,必将更好地为福建省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福建省急救中心作为福建省急诊专业的引领者,走过了20年艰苦创业的历程,成为福建省人民生命的保护神。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健康要求的日益提高,福建省急救中心的急诊量也逐年增长,从2008年年急诊量9万人,猛增到2013年突破22万人次,年抢救量达到近2.5万人次,原有的急诊科建筑布局和基础设施,明显不能满足现有急诊就诊量的快速增长。

(院办 院前急救部)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