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医学教育协会(AMEE)2023年会近日召开,这是一场医学教育领域的国际巅峰盛会。在这场会上,我院内分泌科林纬主任医师,通过口头发言,与来自全球五大洲90多个国家的医学院、大学、研究机构、卫生部门和其他相关组织的专家学者,探索元宇宙环境中游戏化教学联合BOPPPS教学在本科生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实现“两性一度”。这项将医学教育带入崭新的境界的创新性研究,受到参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林纬,内分泌科(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省立临床医学院内科学与诊断学教研室教学秘书,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福建省卫生健康中青年领军人才,曾获福建省青年科技奖、运盛青年科技奖。
面带微笑、自信从容,这是林纬给人的第一印象。熟悉她的同事评价她“知识储备全,专业素养高。行医时,处处为病人考虑;教研时,勤于思考大胆创新。”
用心:她透过表象看本质,找到治疗的关键
身处医学世家,行医济世是林纬学习临床医学的初心。从事内分泌专业临床工作已15年的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很多人以为内分泌科是慢病管理的内科科室,实际上内分泌专业有很多急重症。”
医院急诊收治的许多休克、严重感染、多器官衰竭的患者,往往伴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钠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紊乱。林纬参与成功抢救了多例糖尿病危重症、甲亢危象、垂体危象和高钙危象等内分泌急危重症。面对的大多是昏迷状态或者神志不清的患者,她只能通过分析各项检验报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对她来说,多学科联合抢救病人,加班加点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虽然辛苦,但是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使命必达。
用情:她为医学教育的未来探索新路
医学需要传承。林纬的心里,一直以她最敬仰的内分泌科老前辈林丽香教授为明灯,她也有幸常常能跟随着林丽香教授查房、参与疑难病例大讨论。
“林丽香教授渊博的知识、清晰、严谨的思维,对医学知识的执着,以及对青年医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我。”林纬同时还担任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秘书,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本科生中英文理论授课与见习实习带教任务。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她多次获得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福建医科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在线说课比赛的前三名。
“在工业革命4.0时代,医学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用工业革命4.0时代的思维来思考未来医学教育”这是林纬的导师陈刚教授定义的医学教育探索之路。林纬正积极响应这一挑战,为医学教育的未来探索新路,她还担任人卫出版社十三五规划国家级整合医学系列教材《内分泌系统与疾病 PBL 案例库》的常务编委,国家十三五规划研究生教材《内分泌内科学》的编委。
用力:她为探测“看不见的”垂体和肾上腺再出发
内分泌科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因其它专科的病症久治不愈,绕了好多弯路,最后到内分泌科,才揪出疾病的根源在于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
一位肾结石反复复发的患者,令林纬印象深刻。起初,患者和家属以为是小医院碎石的技术不好,在多家医院间辗转手术,但每次间隔不到1年就复发。直到五年前,就诊我院泌尿外科,在泌尿外科发起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时,林纬从内分泌学科的角度,补充做了相关检查,诊断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最终,患者先后接受了甲状旁腺切除术及垂体瘤手术,术后随访至今,肾结石未再复发。
谈到内分泌领域的少见病治疗方面,林纬强调练好“内”功是关键:“内分泌科医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勤观察、善推理,就像一个侦探一样,抽丝剥茧,找准病因”。
她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的临床课题《内分泌少见病和内分泌肿瘤的临诊应对》,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她还与团队成员共同建立了内分泌少见病的基因诊断平台,规范诊疗内分泌少见病如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以及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等,该成果在包括上海瑞金医院的国内多家医院推广,获得同行的肯定。她近三年以第一或通讯发表了11篇高水平论文,同时,她还代表团队参加全球甲状腺年会做壁报口头发言,将团队的研究成果跟全球的同行分享交流,在全国内分泌年会上做“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的专题报告。
“上善若水”是⼀位患者写给林纬的“感谢信”。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这既是对她的赞誉,也时刻鞭策着她医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