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对口支援】激扬青春,奉献边疆——记福建省援疆干部、福建省立医院辛惠宁

发布时间:2021-11-19 16:26  点击数:

“援疆”是一种责任,“援疆”是一份奉献。9月3日,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援疆专家辛惠宁随福建援疆专家团队来到昌吉州人民医院,任神经外科业务主任,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辛惠宁

福建省援疆干部、昌吉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业务主任

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加拿大艾伯塔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队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青年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脑肿瘤学组委员,在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及危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


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辛惠宁多次报名援疆,终于今年有了援疆的机会,辛惠宁表示:“医生,如同军人一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发光、发热,才能不负青春,此次有机会援疆,我内心非常激动,将尽我所能,用所学造福边疆各族群众,为边疆人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技术精湛  妙手解忧

辛惠宁到神经外科第二天,科室收治了一位30多岁颅内动脉瘤(AN)破裂出血的患者。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多在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生,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称为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一旦发生二次破裂,患者的生命也就意味着走向终点,手术迫在眉睫。

患者动脉瘤瘤体较大,不规则,瘤颈宽,瘤体有小动脉分支且供应重要功能区,通过介入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发生功能区梗死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分支血管闭塞,患者将遗留很大后遗症。为尽可能挽救患者功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辛惠宁与神经外科主任王军、副主任医师董举峰、马金福等充分讨论手术方案,决定实施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前,神经外科团队仔细阅片,制定手术方案,考虑术中的难点、要点,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一场与生命赛跑的手术即刻展开,在手术过程中,由辛惠宁、董举峰共同主刀,术中精细操作,仔细分离血管、神经,精准找到动脉瘤并完美夹闭,术后造影提示分支血管完整保留,患者无后遗症,手术成功。


勇于挑战  倾情服务

作为昌吉州地区唯一拥有单独神经外科建制的科室,昌吉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几乎囊括了各种疑难、复杂、高难度的手术。一位56岁的患者因行走步态不稳来医院就诊,核磁提示右侧顶叶功能区占位,周围脑组织因肿瘤的存在水肿特别明显,2根粗大的引流静脉横跨于肿瘤之上。“手术难点在于怎么样能完整切除肿瘤并且还要避免患者功能区、引流静脉的损害,这对医生及整个手术团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辛惠宁说道。

面对家属的期待,辛惠宁、王军带领科室医生详细规划手术路径,利用3DSlicer软件虚拟手术路径,模拟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难点、要点,制定了一套完美的手术计划。由辛惠宁、王军2位主任共同主刀,雷辉主治医师担任助手为患者实施手术,两位主任沉着冷静,双手稳如磐石,医生们之间如同教科书般完美配合,完整的切除了肿瘤,术中仅出血20余毫升,而与肿瘤相邻的功能区无丝毫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术育人  精心施教

医生的成长道路总是那么的漫长,而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之路更是布满荆棘的,不仅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还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摸索手术经验,更需要经名师指点,拓宽手术思维,掌握与时俱进的治疗手段。辛惠宁到院后针对昌吉地区疾病特点,与科室医生们共同学习国际、国内前沿手术方式及技巧,极大的开阔了年轻医生们的眼界,把福建省立医院的理念带到了新疆昌吉。为了帮助年轻医生们在手术技巧及诊疗方面有所成长,辛惠宁言传身教,每次进行手术时,术中每一步的意义及手术要点都极具耐心的讲解,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操作,给年轻医师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课。

李凯医师说:“在手术台上,辛主任为了让我们能看清每一步操作,非常仔细地进行手术,而且会讲要点、难点和原则性的东西,通过直观的学习,收获颇多。”

迪力夏提医师说:“辛主任每台手术都很认真准备,手术过程每一步都很细致,这为我们年轻医生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辛主任这样的工作态度,将扎根于以后我的工作当中。”

从祖国东南来到西北,跨越万水千山,扎根天山北麓宁边古城,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维护边疆人民健康的重任,一位优秀的神经外科专家,正在用他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艺,用激扬的青春和澎湃的热血,在新疆昌吉第二故乡,遍洒辉煌。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