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学科建设】福建省立医院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重启生命通道

发布时间:2021-11-01 18:15  点击数:

10月20日,福建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叶烈夫教授带领肾移植团队顺利完成了又一例肾移植手术,为一名31岁的男性患者换肾,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继今年4月份,一位28岁小伙成功换肾后,我院6个月内开展了13例肾移植术。标志着医院肾移植取得阶段性成果,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和综合性医院的实力。

 

精准手术 细致护理 多方协作

让爱心不负重托

10月的一天,在我院登记等待队列中的王某(化名),接到等来器官捐赠肾源的消息。王某是终末期肾衰尿毒症患者,已透析多年。

我院泌尿外科肾移植团队迅速启动,在进行详尽的术前检查后,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讨论,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共同参与制定了手术方案、围术期及术后治疗与护理方案等。

在完善术前准备后,叶烈夫教授主刀,包括修剪供肾在内的整台移植手术历时约3.5小时,吻合完毕血管开放后,即刻可见移植肾充盈饱满、红润,不久珍贵的尿液就喷涌而出,术中出血不到50ml,一气呵成。

手术顺利完成了,但对患者和整个移植团队来说,仍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叶烈夫教授介绍:“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至少要应对抗感染、抗排斥反应这两道难关。”

患者术后转入重症医学三科,在于荣国主任等医护团队悉心治疗下,患者很快就平顺渡过多尿期,并安全转回泌尿外科28区病房。保护性隔离的特护流程在欧阳丽护士长带领下启动,幸运的患者在短短1周时间血肌酐即由肾衰恢复至正常水平。

从深受疾病困扰到恢复健康,出院之际,王某难掩内心的激动,感恩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感恩全社会的仁义大爱,让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渡过难关,翻开生命的新篇章。

 

肾移植遭遇急性心梗

综合实力托底 保全患者安康

56岁的患者老张(化名),慢性肾病20多年了,1年前出现肾衰,进入尿毒症期,并伴有腹主动脉多发斑块硬化。今年6月份,他入院接受肾移植术。手术非常顺利,但在术后快速恢复的多尿期,他突发急性心梗。如果是普通患者,积极的介入治疗,可以得到快速缓解,对于肾移植术后不到24小时的患者,介入造影要充分评估肾功能受损,以及术后抗凝用药增加移植术区出血的风险。

专家组紧急会诊,达成一致,以解决眼前最主要的问题为治疗着眼点,冠脉介入造影术迫在眉睫。心血管内科专家、我院副院长郭延松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开展冠脉造影术,成功的把他从心梗的边缘拉回。

术后虽然严格控制了抗凝药物的用量,但患者的内出血仍不可避免。为了保住得来不易的肾脏,叶烈夫教授团队果断决策,再次沿着肾移植手术路径探查出血点,并及时掏干净血块,为移植术的血管吻合处仔细的覆盖上止血纤丝。目前,老张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我院泌尿外科于1985年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填补了福建省肾移植的空白,创造并保持着受者脏器长期健康存活的记录。

近年来,在党委书记、院长朱鹏立,副院长郭延松、薛芳沁的带领下,由医务部主任林孟波统领,我院组建了以泌尿外科为主的多学科联合肾移植团队,设立肾移植专科门诊,护理部、麻醉科、重症医学三科、肾内科、血透室、药学部、病理科、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手术室等多个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协调班外时间的工作顺利开展,MDT医疗团队承前启后,在风险较大的肾脏移植方面也取得突破,不论是边缘性供肾,或是受体为高龄、高致敏特异抗体等,得益于医院综合实力的支撑以及多学科助力,团队成功为多例复杂型患者完成肾移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组织进行专题学习讨论会

开展“全国器官捐献日”义诊

肾移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发展,需要监控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我院作为福建省三家具备肾移植资质之一的综合医疗机构,肩负着服务众多的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重任,在MDT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让更多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

 

肾移植团队

叶烈夫主任医师、朱伟副主任医师、洪怀山副主任医师、张弛主治医师、蔡旺海主治医师、王世涛医师

移植门诊时间:班内时间

预约登记处:3号楼2层碎石室

联系人:朱晓婧护师13609591125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