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建卫生报
小说《天龙八部》片段中记载着
慕容复某日遇到一位高僧
他用一阳指戳入高僧左胸
高僧应声倒下人却没死
原因是高僧心脏长在右边
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人
王奶奶就是其中之一
她不仅全身的内脏长反了
就连大血管也呈180度反位
家住长乐的王奶奶被大家称为“镜面人”,因为她不仅全身的内脏长反了,就连大血管也呈180度反位。
就像是正常人照镜子,位置与常人相反。
81岁之前,王奶奶一直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最近,她的“镜面”身体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手术难度相当于考试“附加题”
3年前,王奶奶出现了气促、胸闷的问题,连上两层楼都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去当地医院心内科一检查,原来是心脏的一个“门”——主动脉瓣出现了重度狭窄。因为这扇“门”关不紧,还伴随返流。
医生让王奶奶回去吃药,可几个月过去,她的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
前阵子,王奶奶的症状加重了,穿脱衣服、饱餐后都喘不过气,生活自理成为巨大问题。
为进一步治疗,王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来到省立医院心内科就诊。
接诊的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副院长郭延松教授判断王奶奶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老人心脏的‘门’坏了,
属于机械问题,
用药行不通,
得手术换‘门’。”
郭延松说。
“这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手术,如果最难的手术是100分,心脏瓣膜的置换术可以达到93分,但王奶奶的情况更特殊,加上镜像手术,那简直就像是做附加题,难度要超过100分了。”团队成员陈新敬主任医师如是说。
据他介绍,“镜面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胸腔、腹腔器官位置及解剖结构的完全左右反位。
虽然内脏全部错位,但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相互间的关系一般并未改变,因此平时“镜面人“的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健康与生活都没有太大影响。
但“镜面人”一旦患病,尤其是需要打开胸腔或是腹腔做手术时,可就太为难医生了。
因为他们的手术手法、器械方向和平时完全不一样,手术思维及操作都得“反着来”。
团队协力攻克难题
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郭延松教授带领心内科、麻醉科、心外科、影像科、超声科医师等心脏瓣膜团队成员,在术前制作了三维图像,对王奶奶的解剖结构、心脏功能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充分评估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以及应对方案。凭借丰富的经验,加上前期的充分准备,郭延松教授带领团队顺利为王奶奶施行了中国首例“镜面人”主动脉瓣置入术,为王奶奶换了新的人造“心门”。
“操作很别扭,
这种感觉,
就像是对镜子里面的人进行操作。
手术操作过程中,
医生需要利用逆向思维,
每个步骤180度反向,
每次操作都要进行一次‘脑筋急转弯’。”
回想手术中的场景,
团队成员方明程主治医师说。
“郭延松及陈新敬两位主任医师胆大心细、手法娴熟,手术很成功,术后观察几天王奶奶就出院了,先前的症状有了很大改观。”方明程说。
郭延松心脏瓣膜置换团队
60岁后定期查心脏彩超
随着民众体检意识的提升,心脏瓣膜病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心脏瓣膜病有轻、中、重度之分,中、重度患者除了会出现气喘、胸闷、浑身无力等症状外,还会出现心衰症状,对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
郭延松教授建议
年龄超过60岁的民众,
每年定期做个心脏彩超检查,
可帮大家发现潜在的心脏瓣膜疾病。
一旦发现应及时用药控制,
延缓心衰的发生。
严重的患者
可采取微创或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