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瓣膜,也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心脏瓣膜。今天,小编要隆重介绍的是我们康复科医师让气管切开患者重新开口说话,所用到的神器——“说话瓣膜”。
今年71岁的李大伯(化名)脑干梗死、四肢瘫痪,由于反复肺部感染,1个多月前做了气管切开术,从而“失声”,无法用语言与医生、家人沟通。
经过全面认真的康复评定,我院30区康复科康复治疗团队为其安装“说话瓣膜”,并制定了个体化精细的康复治疗计划,进行吞咽、呼吸、运动训练及传统针灸等治疗。借助“说话瓣膜”重新开口说话的李大伯十分开心,也对后续的康复治疗充满了信心。
▲安装说话瓣膜
康复科黄炼红主任医师介绍说,“说话瓣膜”其实就是在气管套管口装上了一个圆形的类似换气阀门的小装置。该“神器”除了可让气切患者说话外,还能帮助锻炼患者的吞咽、呼吸功能,减少误吸风险。经过1个月的康复治疗,李大伯的全身功能状态好转,对吞咽功能、声带运动、气道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医生成功为他拔除了气切管。
▲拔管后进行发声器、呼吸、摄食训练
科普时间
什么是说话瓣膜?
说话瓣膜是一个单向通气阀装置,安装在气管套管口,用于改善吞咽和说话功能。它的原理是吸气时,气流从瓣膜进入气道,呼气时,瓣膜关闭,气流通过气道呼出,从而能够振动声带,发出声音。戴上说话瓣膜能够让气管切开患者发声、说话,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增高咽腔压力,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还可以提高声门下压力,改善咳嗽反射,有利于清除分泌物,并且能够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咳嗽和呼吸训练,减少肺部感染,加快拔除气管套管的进程。
什么样的患者适合?
脑外伤、脑中风、帕金森、痴呆、颈部损伤、肌肉及周围神经损害等神经系统疾病,都可以导致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障碍,出现吞咽呛咳,食物误吸进入呼吸道,呼吸肌无力引起排痰困难,患者痰多,反复肺部感染,严重时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辅助排痰,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气切患者中有一部分由于严重吞咽障碍反复误吸,且无力排痰,造成气切管拔除困难。由于长期的气管切开,患者出现了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其中之一是不能言语,造成患者言语功能退化。不能说话,不仅影响患者有效的与人沟通,表达需求,也使患者自信受到很大的打击,失去战胜病魔的信心,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戴上说话瓣膜能够让气管切开患者,发声、说话,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带上说话瓣膜后咽腔压力增高,有利于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同时还能训练呼吸功能,让患者尽快拔除气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