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两会之声】听,福建省立医院专家在两会期间发出了哪些声音……

发布时间:2019-03-11 11:57  点击数: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2019年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福建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立医院心外二科主任翁国星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省老年医院)副院长、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教授肩负着履职尽责的崇高使命,积极献言献策。近日,两位专家就目前医疗焦点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新闻广播、福建日报等媒体关注。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聆听他们的精彩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民主促进会福建省委员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立医院心外二科主任

翁国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如何缓解看病

“一号难求”?

全国人大代表翁国星一直在微创心血管外科手术领域进行拓荒。作为心血管外科医生,他有个外号叫“天天开心医生”。翁国星代表最多的一年里手术近400台,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台手术。

翁国星代表认为,预防病魔,方能驱逐“穷魔”。斗赢“病魔”,才能拔掉“穷根”。他曾在去年两会期间建议:强制免费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筛查。由国家财政资金专项支出,大病保险和基础保险的结合,第三方成本价提供服务,最后,个人提供少量部分费用。

这样做不但是防范因病返贫,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措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保证。

采访内容还包括基层卫生机构如何培养和留住人才等。今年,翁国星代表也准备了四份建议:

1、加强监管规范管理,促进基因编辑发展。

2、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大数据时代公众隐私保护。

4、重视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建设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

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副主委

福建省立医院北院(省老年医院)副院长

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侯建明


福建新闻广播

如何改变观念,

尽享健康红利!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委员2017年9月6日提交的《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提案》获评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

2019年,侯建明委员继续关注医改对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他已经向全国两会提交三条有关健康红利的提案:1.关于改善医院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医生医改积极性的几点建议;2.关于正确认识健康保健与防病治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防止伪科学坑害大众的若干建议;3.关于转变治疗理念,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的建议。

 

福建日报

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

侯建明提交提案,建议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加大对慢性病的防控和管理的投入,推动我国医疗体制管理由以治病为中心逐渐关口前移,转为将防病与治病相结合。

为此他建议:一是通过分级诊疗落实基层慢性病防控管理,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把65岁以上老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的重点人群,实现日常健康管理和预约优先上级医院转诊,最终达到减少和预防慢性病发生的目标;二是完善信息体系建设,通过对信息系统内各患者诊疗信息展开针对性的慢性病筛查,筛选出高风险人群跟踪随访,实现慢性病患者“云管理”,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三是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将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纳入医疗保险特殊病种,减轻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支出负担、扩大医保的辐射范围,同时,进行规范的慢性病诊断、合理用药、监测、随访和评估疗效的管理,降低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的致残风险,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负担。

 

农工党福建省委

正确认识健康保健与防病治病的区别和内在联系,防止伪科学坑害大众

侯建明认为,保健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百姓对健康的诉求与日剧增。近年来,一些保健品商家针对百姓的保健诉求,进行虚假宣传、虚抬物价等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大众的合法权益。

他建议:1.重视“保健心理”,提升健康素养。保健机构常常提供虚假的“增值”服务,并对老年人采取温情攻势,诱骗购买其产品。因此,走出保健误区的根本是重视老年人群的心理和“精神赡养”,多陪伴关心老人,并帮助其从医疗机构等正轨途径获得科学的保健知识。另一方面,人民的健康需求与保健信息供给不匹配,政府应加大科普力度,特别是重视老年人群的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保健食品。

2.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发挥家庭医生作用。医疗机构保健服务的缺失,使许多慢病患者受保健品“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虚假宣传蛊惑。因此,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建设,特别是针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提高其健康素养,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政策,通过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的健康宣教服务,提升人民的健康知识,补齐养生保健的短板,铲除养生乱象生长的土壤。

3.强化与落实保健品市场监管。建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联合多部门共同落实并加强对保健品市场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取消违法经营者的准入资格,提升违法成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众知晓度,推动行业自律。

4.客观评价保健食品的价值。近年来虚假保健品占据市场,使得真正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食品也被“一棍子打死”。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里明确指出: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可以弥补药品治疗上的不足,并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上有其一席之地。因此,全社会应该客观评价保健食品的社会价值,在打击虚假保健品诈骗犯罪的同时,让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海博tv,《FM1036福建新闻广播》、《农工党福建省委》微信公众号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