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十年帮扶 圆梦武夷——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成立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9-01-23 19:55  点击数:

有一种相伴,叫医路相随

有一种力量,叫携手并进

2008年12月28日,

武夷山市立医院挂牌“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

如今,十年过去

伴随岁月更替的,

是两院的共同成长。

 

座谈会

18日下午,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召开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武夷山市领导、卫健局领导,两院院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医务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回顾武夷分院建设历程,见证医院进步的累累硕果,展望未来前景。


量身打造,推出符合分院发展的帮扶举措

鸟瞰图

早在1991年,我院就与武夷山市立医院“结亲”,签约开展协作。协作之初,两院围绕如何“帮”、如何“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索。2008年,武夷山市立医院发展遇到瓶颈,经多方协调、多次沟通,我院提出了创新的“托管式”分院帮扶模式。

 

随着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的正式揭牌,两院的帮扶和协作驶入了快车道。我院坚持以医疗技术帮扶为重点,以规范医疗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安排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常驻协调,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先后派出眼科博士、肿瘤外科、骨科博士挂职担任副院长,进行全方位帮扶;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范,开辟两院的转诊绿色通道和远程会诊平台。十年来,共派出专家217批2288人次到分院开展为期一周的技术帮扶,派出20批124名骨干医师开展为期半年的驻点工作,特别对薄弱学科进行扶持,累计抢救危重病人920余人次,手术1480多例,指导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730多例,举办各类讲座200多场。为分院培养管理干部、技术骨干等220多名。


全面提升,分院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 

十年的帮扶,换来的是武夷分院管理体制的变化,“造血功能”和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

 

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分院理事会成员合影

分院成立之初,就采取成立理事会的办法,建立委员会议事制度,负责重大决策制定,避免帮扶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应付的被动局面。为了确保各项帮扶工作顺畅对接,我院王晋生主任担任了理事会的常务理事,长年驻点分院,负责两院间的联络、沟通、协调,十年间往返300多次。

专职支援干部王晋生同志被评为“第三届‘感动闽北十大人物’”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十年的努力,武夷分院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疑难重症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开展各类新技术130多项,具备了开展部分三、四级高难度手术的能力,不仅使原本需要转上级医院的部分病人留了下来,还吸引了周边县市的一些病人前来就医,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2018年,武夷分院综合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的90.2%。在分院院长邱长胜看来,在省立人的影响、带动下,武夷分院无论是思维理念、管理水平、专业技能,还是精神面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医疗业务指标均有大幅提高,病人满意度也逐年提升。

 

武夷分院新院顺利运行


模式创新,成就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的“省立样本”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始终牢记公益性质,恪守为民宗旨,坚持模式创新,摸索出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独特路径。

多年来,在对口支援方面,我院不仅建立了可靠有力的管理机制,形成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坚持互学互惠的管理理念,还立足当地实际,开展差异化的帮扶。针对武夷山市立医院,以分院模式进行托管;对寿宁县医院,则是派出管理干部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变革;而对老区的长汀县医院,则是学科和技术上的推动。不仅如此,我院还将对口帮扶延伸至民营医院,支持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医院在对口支援方面的努力,获得了多方认可,曾获评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福建日报先后以《一个山区县医院的嬗变之路》、《公立医院对口帮扶的“省立样本”》为题,专题报道我院在对口支援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受援医院全面提升。

 

大合影

榕荫环绕,碧水丹山。在分院成立十周年之际,我院将坚持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对口支援为抓手,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和健康中国建设。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