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人物专访】雏凤初鸣 其声清越——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任美霞

发布时间:2018-09-25 11:28  点击数:

任美霞,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二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巴茨心脏中心\巴茨心血管病研究所博士、博士后研究助理。入选2018年第一批福建省B类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是我省医疗卫生系统入选高层次人才中最年轻的博士。

作为来院刚一年的优秀引进人才,有着怎样的经历和体验?对于未来,她又有着怎样的憧憬?带着这些疑问,小编开始了对她的专访。


 初露峥嵘 

采访还是从医疗、科研这些严肃的字眼开始了。确实,在多数人眼中,临床诊疗与医学科研都充满着未知和艰辛,而任美霞偏偏就不信这个邪,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地坚持着。

任美霞师从英国皇家内科学院、医学院院士,英国基因组首席科学家 Mark Caulfield教授。回忆起在英国留学期间,导师不仅要求学生熟知课题,得出成果,更注重逐步建立学生的科研思维。通过日常面对面的研讨交流、跨专科分享、校际及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让她对科研有了独立的理解和批判的思维,为以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任美霞与导师Mark Caulfield教授合影

但科研工作并非一马平川,不仅要阅读大量文献,强化对课题的深入理解和相关领域的宏观理解,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以求厚积薄发,而且要戒急用忍,克服在瓶颈期的种种挫折和压力。谈及于此,她坦率的说,自己也曾经失意过、彷徨过,但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坚持了下来。

磨砺出优良科研素质的任美霞,在学习思考中成长,在创新创造中蜕变,一步一个脚印迎来化羽成蝶,很快她的研究成果在《Nature Genetics》等期刊上发表。参与编写全欧洲心血管疾病著作《Early Vascular Aging》,近3年发表SCI文章7篇,累计影响因子达63.8分。曾获2015年英国高血压协会最佳年轻学者奖,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做壁报交流和口头发言,并受邀参加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会议做主题演讲。面对这些成绩,任美霞保持着一贯的谦虚和清醒的头脑,她说,在医学科研领域,自己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任美霞很早就着眼于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近期,她的研究课题《血压相关基因SF3A3在高血压发生和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和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她介绍说,研究表明超过35%的高血压与遗传相关,而SF3A3则是新发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希望对其深入研究可为高血压相关转化医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任美霞作学术交流


 扬帆起航 

医学科研离不开临床,作为医院引进人才,任美霞在入职伊始,就主动来到临床,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相关学科轮转学习,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临床基本功,学习更多与病人打交道的“学问”。与此同时,她也努力开展科研工作,积极融入老年医学中心的科研团队,每周与团队成员们开展文献汇报会。即使在临床科室轮转培训期间,她也在中午或下班时间与自己课题组成员和学生们交流。

任美霞深知回国工作后,无论是获得科研大数据支撑、实验室组建,还是实验标本的采集对接等诸多环节,或多或少都会与国外读书时的科研条件有所差距。为了更好更快的开展科研课题,尽快适应,她一方面积极普及自己掌握的科研创新机制,一方面适应现有工作模式,快速进入角色,科研工作得以逐步深入。谈到未来前景时,任美霞说,得益于医疗“创双高”建设项目,以及医院对引进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她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任美霞回国前,导师Mark Caulfield教授赠予她一本书,在书的扉页上,导师郑重的写下:“Look forward to hearing of your future success as a clinical scientist”(希望你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科学家)。带着导师的祝福和期许,她回到祖国的怀抱,投入到福建省立医院临床科研工作中,开启了自己全新的旅程。

任美霞与团队成员进行学术讨论

小编手记:

采访中,时刻感受到任美霞博士完全沉浸于临床和科研的快乐中。因为她坚信,医务人员的任务和责任不仅是把已有的方法用于临床诊疗,还要结合医学科研解决相关难题、发展新的治疗手段。或许,这也是她取得成功的源动力吧。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