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呼吸内科成功为一名62岁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施行了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在呼吸内镜介入团队精心准备下,谢宝松主任应用娴熟的支气管镜技术,成功地将5个单向活瓣植入患者左下肺病变的支气管腔内,使过度膨胀的肺组织逐渐回缩,提高了通气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据了解,这是福州地区开展的首例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福建省第三例)。
患者老柯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曾有30年吸烟史,已戒烟15年。近10年来,老柯一直受咳喘困扰,冬天或天气剧烈变化时尤为明显。每次发病,他都要去医院打点滴。治疗之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又会复发,陷入“发作—打点滴—缓解—再次发作”的恶性循环。
1年来,老柯病情加重,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连吃饭、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都让他不堪重负,走上100米就会喘得几乎要窒息。饱受肺病折磨的老柯,辗转多家医院,以往“一用就灵”的点滴,如今似乎失去了作用。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柯肺功能每况愈下。
为解除病痛,老柯慕名就诊我院呼吸内科,求助谢宝松主任。谢主任为老柯做了全方位检查,发现老柯气道阻塞严重,已发展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终末期,肺功能不到正常预计值的1/5。不仅如此,肺部高分辨CT、肺部通气和灌注扫描的分区分析发现,老柯的肺气肿分布严重不均,主要病变部位在左肺下叶,且基本丧失了有效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功能。
对于老柯这样的慢阻肺终末期病人,药物治疗已经无能为力,有效的方法是切除过度充盈肿胀、丧失气体交换功能的肺段。然而这种传统外科肺减容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对于老柯孱弱的身体来说,风险极大,手术死亡率较高。经反复研究,谢宝松主任决定采取目前最先进、创伤最小的的治疗手段——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手术当天,谢主任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为老柯的左肺下支气管置入5个EBV单向减容活瓣。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第二天老柯即下床走动,一次性可平地行走200米。随着膨胀肺组织进一步的萎陷,老柯的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通过多种微创非切除技术使肺气肿组织萎陷的一种方法,比传统外科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更低,该项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为重度慢阻肺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