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民进福建省委会副主任委员、监督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教授参会并提交相关议案。会议期间,翁国星教授就如何应对老龄化、促进医养结合等话题接受媒体采访。
积极应对老龄化 促进生育要让人“生得起、生得好”
详情请点击以下标题:
(来源:中国网《中国访谈》2018年3月)
建言如何让全面二孩政策更好落地
有40年医龄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介绍,民众怀孕、分娩过程要承担巨大的生育成本,尤其是二胎怀孕的风险更大、孕期并发症更多、分娩风险更大;无论生活还是医疗费用均高,对孕妇的职业生涯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翁国星指出,与“生不起”相伴的还有“养不起”难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及观念改变,育儿成本大大增加。育儿生活费用以及影响父母工作等因素,导致“想生不敢生”现象突出。
翁国星建议,为鼓励二胎生育,可对生育二胎夫妇给予所得税减免,任何企业或单位不能因其员工生育二胎而影响其公平就职、提职、晋升等,还应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8年3月8日)
应强制免费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筛查
翁国星表示,产前筛查是减少出生先天畸形的重要手段,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12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其中先天畸形新生儿达90万例,新生儿先天缺陷率为5.6%。随着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至少近3年会出现生育高峰,而且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大大增加,据相关研究,高龄产妇新生儿先天缺陷率会在5.6%的基础上增加12%。而且,我国产前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已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底109.79/每万人口上升到153.23/万。这些出生先天缺陷儿,不但大大增加医疗负担,增加家庭负责,而且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而脱贫后返贫,因大病导致返贫占全部返贫原因的40%。
另外,符合二胎政策的育龄夫妇虽然高达900万对,但年龄超过40岁的大于50%,超过35岁更高达60%,而且再生育的意愿低,2017年出生率、出生人口数均有小幅下降,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出生先天缺陷的担忧。
为此,翁国星建议,由财政部牵头出台强制免费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筛查的实施方案,把产前胎儿先天缺陷基因筛查以及产前先天缺陷胎儿超声筛查均作为免费筛查,经费由国家财政设立财政专项支出和2017年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改革时,把胎儿先天缺陷筛查列入生育保险中;同时,提供产前胎儿先天缺陷基因筛查的相关企业以成本价格购买政府提供的产前胎儿先天缺陷基因筛查服务。只有这样及家庭与医院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做到产前胎儿先天缺陷筛查全覆盖。这不但是防范因病返病,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因为贫困地区超生严重)而且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积极主动措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保证。(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8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