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医”课
开讲啦
“高烧39.9℃,还有咳嗽和拉肚子”这才刚刚开学第三天,8岁的小朋友明明(化名)就不得不到儿科门诊来报到了。福建省立医院儿科王滔主任医师半天的门诊,就接诊了与明明症状类似的孩子近30个,患儿年龄在5-8岁左右,大部分为幼儿园大班或刚刚上小学的孩子,症状主要是咳嗽、恶心、呕吐,或者严重到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高烧40度等,有些还发展为肺炎。
九月,是金秋开始的季节,也是孩子们重返校园的日子。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暑假,躲过了三伏天的炎热,秋高气爽的天气让孩子们舒爽地开始了新学期。不过,由于早晚的温差变大,开学后学校师生短时间内大量聚集,一些抵抗力弱的孩子还是频繁“中招”。 这开学第一“烧”,给孩子们新学期的生活来了个“下马威”。要如何保护好孩子们不生病、少生病,健健康康度过这夏秋交替的季节,来听听医师们讲的“开学第医课”。
王滔主任医师分析致病主要诱因为:
1、初秋气温温差大,呼吸道黏膜受到温差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菌带来许多可乘之机:
9月是开学的黄金季,学校突然积聚了很多孩子,人群相互接触机会增多,这个过程孩子们最易感肠道及呼吸道的感染疾病,尤其是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传染型疾病。
2、许多孩子在暑假因为过食冷饮,脾胃功能减弱:
入秋后家长给孩子进食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进一步加重了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饮食上若出现偏差,很容易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或者严重到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到这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肠胃疾病,也可以说是胃肠型感冒。
王滔主任医师提醒
小朋友和家长们:
建议家长让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尽量少让孩子吃生冷食物,吃得过多会伤及孩子的肠胃,导致出现厌食、腹泻、腹胀等症状。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不要直接吃,最好要加热一下,或者放置一段时间再吃。
带领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注意多补充水分,可以多吃银耳、梨、百合等。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出现感冒症状时,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喂感冒药。
家长不要长期给孩子喂板蓝根、降火宝等寒凉之药,这种做法起不到预防感冒的作用,反而会损伤孩子的肠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