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侯建明教授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出提案“关于精准医学的若干建议”。
精准医学也称个性化医学,是一种依据患者的基因变化、环境影响、生活方式,“量体裁衣”地指导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我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精准医学,并被引用到肿瘤放疗、妇科等医学领域。我国政府相当重视精准医学,精准医学领域已被纳入第13个五年计划的重点。
侯建明认为,精准医疗计划惠及民生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将造就新的经济生长点,带来不可小觑的经济利益。
侯建明建议:
1. 加强精准医学的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精准医学的优势和目前的局限性。一些大医院可以率先开展遗传健康门诊,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疾病分类和健康管理,告知患者哪些疾病精准医学有明显的优势。
2. 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国情,推动精准医学发展。建议将中国精准医学研究计划作为专项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具体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我国特色。生物样本选取上,要发挥我国病种全、病例多的优势。在学科协作上,发挥资源优势,通过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凝练和攻克交叉性关键性难题。透过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弥补我国自主研发医疗设备的短板。
3. 加大精准医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应鼓励临床医生学习精准医学专业技术,提供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而可以更好的将临床与技术相结合,实现精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4. 采用支持研究、吸引人才、加强管理、政策保障四种策略来推进精准医学的发展。首先,应当扶持重点学科和重点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相关补贴,部分政策向科研工作者倾斜,提高研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监管职能,加强对精准医学市场立法层面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把控技术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要求专业人员持证上岗,要求检查报告真实可靠。最后,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监管体系,如完善医保报销体系、推进个人健康数据和隐私安全、行业法规的实施,保护患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同时还要分担患者的费用,切实将百姓的各项利益落到实处。
5. 设立临床样本资源库和生物银行,建立全国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由卫生行业权威机构牵头,联合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全国各医疗机构、大学、医学院和信息科学研究机构共同实施。以此夯实精准医疗的数据资源基础,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管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