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省立新闻 > 新闻动态

【两会之声】全国人大代表、我院副院长翁国星:突破管理瓶颈促进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7-03-21 09:23  点击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6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做了总结

2016年国家启动了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新设6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对2017年科技创新,做了重要部署。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广聚天下英才,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成就创新大业。

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困境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注重的主要是市场经济包括资本市场等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虽反复强调,但对科技创新的基础 -- 科学研究(科研)的重要性还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表现在:

1. 相关部门对科研创新的基础-科研院所建设不够重视

2. 将科研院所当做行政机构进行管理;

3. 科研资金投入不足;

4. 科研设备差,科研质量不高,更谈不上创新

5. 科研人员收入低,科研积极性低落;

6. 激励机制不活;

7. 科研院所领导缺乏创新引领意识,而科研人员学习提高的动力不足,知识更新缓慢,缺乏创新思维;

8. 人才流失严重,中坚力量缺失;

9. 吸引不了优秀年轻人才加入科研队伍。

建议:

1. 政府管理创新,首先是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提高对科研在科技创新中重要性的认识。

2. 抓好中央与各省出台的促进科技创新的利好措施落实 — 所谓“最后一公里”。由于这些政策涉及的主管部门繁多,需要这些主管部门对新政策很好的消化落实,尤其是具体执行司局、处室对新政策的理解与落实。

3. 对在科研院所内的科研部门、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的设置,应放宽审批及岗位级别设置要求,或直接执行备案制,给岗位职数。

4. 招聘硕士及以上人员给予自主权,由科研院所直接招聘,不必经过人社厅1:3招聘。因为愿意报科研院所的人员少。特别是医学领域,由于分为专业型与学术型两种硕士,报学术型(搞研究的)显著减少,比例大约在6:1,因为专业型硕士毕业时四证在手(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结业证),可直接进入正式工作。而学术型研究生毕业时,仅两证(学位证、毕业证)在手,还要进行两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以,很难做到一个岗位有三人报名,经常空缺。

5. 科研院所为I类公益性机构,所以,收入均由相关部门硬性规定,包括工资、绩效,即使是由科研院所自筹的奖励性绩效,也由相关部门硬性规定,建议奖励性绩效应允许科研院所在规定的基础上另加至少30%的自主权,并放宽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不计入奖励性绩效的限制。

6. 正高级职称应对应一定的行政级别,在提任行政职务中应用。如二级正高对应副厅级(一级为院士,并需国家卫计委审批),三级正高对应正处,四级正高对应副处。

特别是,今年一月,中组部与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等刚出台了“五个办法”,强调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身份限制,灵活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7. 政府与企业都要加大科研的投入。

8. 无论是领导,还是科技工作者,对科技创新都不应该急功近利。应该宽容科研的失败。

9. 应倡导科学道德,提倡科学献身精神,优化人才环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

超前的政策优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超前的优惠政策,有时会像高效的肥料施到贫瘠土地。不仅浪费,还会促使杂草滋生。也就是说,在现有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限(或不足)时,不但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反而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例如:允许带项目停薪留职创业:一意味着为数不多的优秀人才甚至研究团队的再次流失。二是有成果的项目,需要一个团队研究付出才能诞生,在成果分享、利益分配上,往往会产生矛盾,带走项目时,更是如此。同时也容易与所在的科研单位产生矛盾。



维多利亚老品牌app

信息查询